7 月10 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琦莅临玉溪师范学院,作为云南艺术基金2024 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版画人才培训”的首位授课导师,带来了两场专题讲座。他以个人近年创作历程的系统梳理与全国美展创作要点的专业解析为核心,为全体学员打开了传统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多元思考维度,启发学员思考版画艺术在乡村振兴语境下的在地表达与时代价值。
陈琦教授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的学术带头人,二级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是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参展艺术家,作品连续获得第七、八、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及优秀奖,斩获第十三届版画展金奖、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优秀作品奖。

上午,在《从陈琦到巨川2020-2025》专题讲座中,陈琦教授围绕2020至2025年创作历程进行了分享,不仅详解了创作思路,更深入剖析背后的文化图景。他谈到,将“巨川”二字启用为自己的字,既是对耳顺之年的自勉,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善若水”精神的当代诠释。他的《圆融》《般若》等水印木刻作品,即是通过水波纹的叠印构建时空叙事,试图将“道生万物”的抽象哲学转化为可视的艺术语言,探索水印木刻在表达深刻思想上的可能性。“虫洞”作为陈琦教授的艺术符号,将古籍虫蛀这一具有时间印记的现象与“宇宙时空”的东方认知相结合,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其延伸出的系列作品拓展了版画语言的边界。

透过不同时期展览及作品的分享,展现了陈琦教授在五年间艺术创作的演进与深化,从对技法的深耕到跨媒介的探索,从本土文化的挖掘到国际视野的融合,为版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样本。
下午,在《我们期待在全国美展上看到什么样的作品》专题讲座中,陈琦教授从展览的类型和性质、作品主题的选择、作品的技术标准三个维度展开分析。他首先梳理了国内外重要展览的类型与性质,帮助学员理解不同平台的艺术观念表达;其次围绕作品主题选择,强调需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文化需求,契合时代精神与时代语境,并提出“弃小我,求大我,从大我,看小我” 的选题思路;同时结合往届获奖案例,分析了获奖作品的技术标准。讲座后,他与学员展开互动,针对创作困惑、参展疑问等进行了细致解答。
陈琦教授的两场专题讲座,不仅为学员呈现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参展知识,更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为云南版画人才如何挖掘本土文化、创新艺术表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激励着学员们在版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