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至16日,著名版画家康宁教授应邀来到玉溪师范学院,为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云南版画创作人才培训”进行为期两天的专题授课。本次课程以“木刻艺术语言研究”为主题,内容涵盖传统木刻的回顾、东西方木刻的演变、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名家作品分析、个人创作经验分享以及当代版画创作趋势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学员对木刻艺术语言的理解与实践能力,推动云南版画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创新发展。

7月15日上午,康宁教授以《木刻艺术语言研究》为题,引领学员溯源传统木刻,揭示木刻独特的媒介价值,以及中国雕版印刷术之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他纵横比较东西方木刻演变轨迹,剖析审美差异,让一幅木刻版画的世界文化地图在学员们眼前徐徐展开。他指出,版画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现代艺术表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强调,黑白木刻艺术语言的运用不应仅停留在技法层面,而应深入到观念表达和情感传递之中,注重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下午的实践教学中,康宁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亲自示范刀法技巧,指导学员开展练习。从基础认知到技法淬炼,从观念思维到个性彰显,他都给予耐心地指点。他强调,木刻艺术的核心在于“木”与“刀”的结合,通过刀法的运用,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的作品。他特别提到,他本人在创作中注重“刀木写意”的中国式表达,重视画面中的线条穿插与结构的层次感,力求在作品中体现出东方文化的写意精神。
7月16日上午,康宁教授在《我的三件主题创作》中,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大型历史主题创作经历,包括《周夫子分封诸侯图》《走过天安门》《汶川汶川》等作品的创作过程。他指出,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版画创作应注重主题的旋律性、素材的选择性、构图与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他强调,当代版画创作不仅要关注观念与思想的表达,还要结合时代精神,推动艺术语言不断丰富与创新。

下午,在创作作品指导环节,康教授以“艺术拒绝平庸”为核心准则,尤为关注学员对形式语言的自主建构能力。他要求学员超越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转而研究刀法、线条、灰色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例如,当学员在作品中运用三角刀排线时,他会引导其分析不同密度的排线如何形成视觉节奏,并通过调整刀锋角度与力度,使灰色调从“塑造性”转向“表现性”。
康宁教授的授课内容详实、观点深刻,不仅为云南艺术基金项目的学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发,也激发了学员们对木刻艺术语言的深入思考与创作热情,助力他们形成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

据悉,康宁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版画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第二届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观澜国际版画奖(最高奖),1999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时代印记·201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木板基金会、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鲁迅博物馆、神州版画博物馆等国内外文化机构和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