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艺生晖—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2025届毕业生作品展暨"共鸣国声·国韵与聂耳"文创产品设计展——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 美术学院  时间: 2025-07-02 09:29


图片
图片




前   言

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再次响起,我们不仅听见一个民族觉醒的呐喊,更触摸到一位赤子从红土高原走向时代洪流的心灵轨迹。聂耳——这位从玉溪山水间走出的音乐巨匠,以短暂的生命谱写了永恒的民族强音。今天,我们汇聚于此,不仅为缅怀,更为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创造性对话:“共鸣国声——国韵与聂耳文创产品地域化研究”项目历经半载深耕,终将丰硕成果呈于眼前,这是一次对聂耳精神血脉的深度追寻,更是一场国歌魂魄与彩云之南地域精粹的惊艳共舞。

聂耳,是玉溪最璀璨的文化地标,亦是中华民族精神苍穹中不灭的星辰。他的音乐,尤其是那已融入民族血脉的国歌,早已超越音符本身,升华为亿万同胞情感共振的图腾。项目伊始,我们便怀抱敬畏之心,深潜于历史的河流:从青石板铺就的故居小巷,到澎湃着救亡热忱的创作手稿;从《义勇军进行曲》中喷薄而出的不屈意志,到其众多作品中流淌的乡愁与时代关切。研究团队如考古者般细致梳理聂耳生平的点滴,解析其音乐语言中独特的节奏密码与情感张力,最终淬炼出“爱国赤诚、民族脊梁、创新求索”这一聂耳文化精神的内核。这并非尘封的遗产,而是等待被当代创意重新点亮的火炬。

这百余件(套)涵盖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环境设计、非遗手作、生活美物等多元形态的展品,背后是严谨的市场洞察与创新设计方法论支撑。团队深入调研消费者偏好,精准定位不同群体需求,确保文化情怀与市场接受度并重。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在实用功能、审美意趣与文化叙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让聂耳精神可感知、可触摸、可融入生活。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研究成果的集中检阅,更是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下、精神与物质、传统与创新的桥梁。它生动诠释了:文化的传承,绝非简单的复制与供奉,而在于以时代之思、地域之情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这些浸润着聂耳风骨与玉溪灵韵的文创产品,是文化自信的具象表达,是文化产业赋能地域发展的积极探索,更是提升玉溪城市文化形象、吸引世界目光的闪亮名片。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共鸣”的场域。在这里,感受国歌旋律在茶香墨韵间的低徊,触摸聂耳精神在山水纹饰中的脉动,见证玉溪地域文化在创新设计中的璀璨新生。愿这些承载着国魂与乡愁的作品,能激起您心中的共鸣,共同聆听那穿越时空、愈发嘹亮的“国声”!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2025年6月18日




/ 指导教师 /


图片

林义淋


图片

李抒燃


图片

杨凤梅


图片

马静


图片

张藤也


图片

程希楠




/ 导师寄语 /


时光荏苒,你们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习旅程已画上圆满句号。在这段充实的时光里,你们以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创意和扎实的技术,创作出一件件令人惊叹的作品,展现了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无限可能。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灵感迸发的瞬间,都是你们不懈努力与才华的结晶。

毕业是人生的新起点,数字媒体艺术的广阔舞台正等待你们去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希望你们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与对技术的钻研精神,勇于面对挑战,敢于突破常规,在快速变化的数字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愿你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化为创作的动力,用作品诉说故事、传递情感、启迪思想,为世界带来美的享受与深度的思考。

未来之路或许充满未知,但请相信,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你们定能在这条路上绽放耀眼的光芒。愿你们在艺术与技术的交汇处,创造出更多惊艳世界的作品!

祝福你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全体教师





  • 作品名称 / 《星火同辉

  • 作者 / 秦龙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程希楠


《星火同辉》是以脑电波科技重构红色文化形象的交互装置。作品将聂耳形象解构为百万动态粒子,观众通过EEG设备输出实时脑电信号,驱动粒子流在聚合与消散间永恒律动。离散粒子象征亿万人民,脑电波成为连接个体与集体意志的媒介,作为生物意志的载体,赋予粒子以“红色基因”的数字生命。


图片
图片
图片


wfot

图片


  • 作品名称 / 为国而歌》二维动画

  • 作者 / 王欣 苏通玉 李鸿强 字晓卫 李韬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杨凤梅


《为国而歌》是一部二维动画短片。影片以第一人称视角,聚焦人民音乐家聂耳在1930-1934年动荡社会背景下的音乐创作历程。通过刻画聂耳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展现其从思想觉醒到创作蜕变的过程。片中还原了革命音乐《码头工人歌》的创作经历,诠释音乐如何成为唤醒民众抗争的精神武器,传递音乐为人民而歌的情怀,赋予历史记忆时代生命力。

视觉上采用版画风格,强调人物与场景的亮暗关系。色彩运用上:黑色象征30年代的社会黑暗与压迫;黄色营造历史怀旧感;红色与橘红色作为点缀,象征黑暗时代的觉醒及聂耳音乐性质的转变。影片整体营造压抑凝重的氛围,契合当时社会现状,有力烘托了聂耳为党奋斗、为国而歌、为民呐喊的精神。


图片


童画果园
,赞19


图片


  • 作品名称 / 《音乐之子》盲盒手办设计

  • 作者 / 徐绍盼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李抒燃


以聂耳为原型创作的历史人物盲盒一汲取了伟大的国歌创作者聂耳的生平事迹,以他学生、革命、创作等阶段作为灵感核心,即展现了聂耳音乐创作的专注,也传递其对国家深深的情感,在国家危难之际的挺身而出令人动容。为了纪念其伟大精神,并结合当代审美特点。让历史人物与潮流文化进行碰撞,让聂耳的爱国精神永远流传。



👉向右滑动查看


图片


图片

手办实拍照片


图片


  • 作品名称 / 《国之歌者 时代先声》AI插画

  • 作者 / 李梦哲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李抒燃


以聂耳的音乐人生与时代轨迹为脉络,融合写实人物塑造与浪漫化场景渲染,串联其成长、创作、革命精神传递的历程。用流动的色彩、具象化的音乐符号,展现聂耳如何从街头少年,成长为用音符唤醒民族的时代歌者,让观者沉浸式感受他的热血与热爱 。画面起始于昆明街头,聂耳幼年身影,小号等乐器初现,暖黄光影烘托纯真氛围,展现故乡水土对其艺术感知的滋养,是梦想萌芽的起点。随着画面推进,复古留声机、纷飞乐谱环绕,聂耳伏案创作,呈现早期作品诞生的灵感瞬间,体现其对底层生活的观察,以及音乐创作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 。画面高潮聚焦聂耳小提琴演奏,音乐化作流动的光带,鼓舞民族、唤醒斗志。结尾段落以星空、飘散的音符收束,寓意其音乐与精神永恒。


2展板图片 拷贝.jpg


candy04-
,赞1


图片


  • 作品名称 / 匆匆而永恒——寻找理想与信念

  • 作者 / 兰玲祎 何城 徐恒鑫 毛林锐 胡雪芹 张玉栋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马静


图片

图片



图片


  • 作品名称 / 烽港童鸣

  • 作者 / 凡晓琼 罗丽琼 黄小江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林义淋


《烽港童鸣》插画主图以《卖报歌》《码头工人歌》为背景,呈现20世纪初市井与码头场景。采用低饱和色调,融入报童布帽、有轨电车等元素,传递历史厚重感。手办设计四款Q版角色:卖报童"小溪""小塔"(源自玉溪、红塔山),码头工人"小力""小货",还原时代着装。配套开发表情包、歌词书签、角色印章等衍生品,通过立体化设计让经典歌曲获得多元表达,兼具历史质感与趣味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作品名称 / 《破晓之声

  • 作者 / 蔡顺蓉 黄仁凤 李佳润 王堂琦 沐笑然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程希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维维喂971


图片


  • 作品名称 / 《瓦喵喵青花系列

  • 作者 / 冯强伟 何德院 戚志翱 阮光贤 玉恩叫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张藤也


青花瓦猫的创作灵感,本质上是将云南边陲极具地域特色和民俗生命力的“瓦猫”,与中国主流传统工艺巅峰代表“青花瓷”进行的一次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对话与创新融合。它既是向古老传统的致敬,也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艺术创造,为两种珍贵的文化遗产都注入了新的活力

云南瓦猫与青花瓷的结合创作,是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融合的典范。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两种工艺的文化内核,更通过茶具等实用载体赋予其新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作品名称 / 《聂耳的故事

  • 作者 / 赵远会 常群国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李抒燃


《聂耳的故事》以聂耳童年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关键经历为脉络,精选23个故事片段,如八音钟寄思、卖报歌创作等。采用 4-8岁儿童适配的口语化表达与绘本形式,融入花灯调、民族音乐等元素。画面风格融合民国市井风情与音乐意象,通过“音乐种子"隐喻串联成长线,兼顾历史真实性与童真想象,传递其音乐启蒙与爱国情怀。


图片

图片


candy04-
,赞3


图片


  • 作品名称 / 聂耳卖报歌主题界面

  • 作者 / 蔡荣艳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李抒燃


作品以聂耳经典《卖报歌》为主题,旨在通过 UI 设计传承经典音乐文化。设计从歌曲内涵出发,运用卡通报童形象与复古色调,如挂历、报纸等元素,营造浓厚的怀旧氛围,呼应歌曲时代背景,唤起用户情感共鸣。整体设计巧思妙想,兼具实用与情感体验,成功传递《卖报歌》的魅力与文化温度,让经典在数字时代焕新,为用户带来独特、愉悦的使用感受。



滑动查看更多

设计展板 拷贝.jpg

图片


  • 作品名称 /《报声载岁月》

  • 作者 / 申钰琳 罗梅丽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林义淋


本动画以1930年代报童的苦难经历为主线,通过“雨中回忆—现实遭遇—战争创伤—现代和平”的叙事脉络,展现旧中国底层儿童的生存困境,以及战争对平民的摧残,最终以现代美好生活对比收尾,传递“珍惜和平、铭记历史”的核心思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 作品名称 / 《觉醒音符》微信小游戏设计

  • 作者 / 吴俊仪

  • 作品类别 / 数字媒体艺术

  • 指导教师 / 李抒燃


本设计聚焦音乐元素在微信小游戏界面设计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设计策略。研究首先梳理了音乐元素与游戏界面设计的关联性,指出音乐不仅能增强情感共鸣,还能通过视觉化设计提升交互体验。随后,结合《跳舞的线》《节奏大师》等典型案例,分析了音乐元素在玩法机制、视听同步及用户反馈中的创新应用。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视觉与听觉双维度的设计策略,包括节奏可视化、动态音乐分层及情感化音效设计,并通过原创小游戏《Flying NieEr》等实践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最终,研究证实音乐元素的合理运用能显著提升用户沉浸感与游戏吸引力,为微信小游戏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鸠14.
,赞1

游戏演示



鸠14.

游戏演示


2展板 拷贝 2.jpg